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南海岩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海岩先生在绘画艺术下的“格物”沉思

2017-05-05 14:28:29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李洪伟
A-A+

  格物致知这一词最早见于先秦经典《礼记·大学》,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个阶段:“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先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。格物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齐家,齐家而后国治,国治而天下平”。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家喻户晓,是国学知识的重要命题。对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,其最基本意思就是“考察事物,获得知识”。

  我个人认为古代的“格物”精神和中国绘画的修养有着异曲同工之理,格物中的格是推究;致:求得。探究事物原理,而从中获得智慧。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了解事物风格的能力,然后使自己知道人生百态。我觉得第二种解释更趋于艺术理论,格物就是认真研究事物的来龙去脉。研究的深入,层次多元,无论是纵向的,还是横向的,穷尽其理,才是最好,也最明白。知识面越大,越利于创作,创作中精神层面的自由发挥,才是格物的宗旨和要点。

《印度舞》创作步骤稿之一

  海岩先生善于写生,精于书法,喜爱读帖临碑,善于融入古今经典,研习经史子集等等,当然所有的等于都是为了创作。创作是什么?创作就是在格物。古代的“格物”理论传阅了千余年,至今仍无定论。明末刘宗周就说“格物之说,古今聚讼七十二家!”说明格物精神的确切定义并无定论,各家有各家自己的所知所识,但格物的精神实际是一种态度,一种状态,这是我们理解和肯定的。上述所讲南先生的众多善于和研习是先生的一种格物精神,那么也可以换言之,创作也是格物的善于!所有事物的发展即有它的辩证思维,又有它的哲学思想,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,它是潜智的发挥,灵感的升华。中国绘画也是这个道理,我们多年画素描,搞色彩,重写生,多读书不是为了更好的创作吗?而优秀作品的出现也是为了印证自己知识量的大小或获缺,这是我们作为绘画者必要的一个心理常态过程。

  海岩先生很注重毛笔的选用,他认为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《论语·卫灵公》笔的选用影响着笔墨的自由发挥。他认为笔一定要顺手,就像人走路一样,平坦大道不光走得快而且还不累,用笔也是如此。南先生说:“绘画的创作尽量把外因去掉,外因会影响内因,内因即是心理情绪的变化”。所以他的毛笔都是按着自己的技艺习惯来定制的,这是南先生格物的细处。

  海岩先生善于写生,精于书法,喜爱读帖临碑,善于融入古今经典,研习经史子集等等,当然所有的等于都是为了创作。创作是什么?创作就是在格物。古代的“格物”理论传阅了千余年,至今仍无定论。明末刘宗周就说“格物之说,古今聚讼七十二家!”说明格物精神的确切定义并无定论,各家有各家自己的所知所识,但格物的精神实际是一种态度,一种状态,这是我们理解和肯定的。上述所讲南先生的众多善于和研习是先生的一种格物精神,那么也可以换言之,创作也是格物的善于!所有事物的发展即有它的辩证思维,又有它的哲学思想,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,它是潜智的发挥,灵感的升华。中国绘画也是这个道理,我们多年画素描,搞色彩,重写生,多读书不是为了更好的创作吗?而优秀作品的出现也是为了印证自己知识量的大小或获缺,这是我们作为绘画者必要的一个心理常态过程。

  海岩先生很注重毛笔的选用,他认为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《论语·卫灵公》笔的选用影响着笔墨的自由发挥。他认为笔一定要顺手,就像人走路一样,平坦大道不光走得快而且还不累,用笔也是如此。南先生说:“绘画的创作尽量把外因去掉,外因会影响内因,内因即是心理情绪的变化”。所以他的毛笔都是按着自己的技艺习惯来定制的,这是南先生格物的细处。

《印度舞》创作步骤稿之二

  南先生很注重墨的运用,在1994年来北京画院学习期间,他就曾花了198块钱,在荣宝斋买了块儿墨。当时他的同学们都唏嘘不已,说他真敢“下家伙”。他很在意对艺术品质的追求,为了画出好画,他抛弃所有,把大事和小事分的特别清楚,在大事上从不糊涂,他现在的成绩和社会地位,无不和这种习惯有很大联系。他经常搜集一些老墨块儿,明清代的、民国的等等,只要有好的、新鲜的、有价值的就想方设法去淘换,他认为老墨和新墨的区别是很大的,画一定要从好里走,能不凑合就不凑合,画画这件事情不是别的,尽量不要为艺术本身打折扣,这是他对墨的理解。其实有他彩墨写实人物的出现和他本人性格也有至关重要的关系,南先生特别善于着磨,1994年“文雅堂”为他做了画展和出版了个人画集,画廊老板杨广泰先生就支持海岩先生多用色彩,发挥自己的长处,当时南先生的水墨人物也是非常棒的,但杨先生还是鼓励他用色彩,这样画的好处是有别于他人,色彩打眼儿,醒目,有视觉冲击力。他凭着聪明、睿智、果敢不断探索,用尽各种手段,揉纸、上矾、皴擦、穷尽想法的去把画画好,终于“杀”出一条血路来。即便到了现在他也没有放弃过尝试各种色彩的变化与运用,有新思想、新思维、时常感受新的艺术形式,这是他的性格,也是他的一种习惯,这是南先生对于格物的一种深入探索性。又如南先生的彩墨写实人物,之所以那么厚重磅礴,重要的一点是在色彩的下面是以墨做的底子,他画画先以水墨为主,后边色彩是根据画面需要在一步一步叠加上去的,就像李可染先生讲的一样,也是一种“苦学派”,他用的色彩复杂多样,可很多人并不知道南先生用墨也是很讲究的,早年他用墨汁作画,后来用墨块儿研墨做画,由于用墨量大,他遍走市场又选了一款磨墨机,这就又给他的用墨增加了速度。我和南先生聊天问道:“这机器好用吗?”南老师说:“还可以吧!自己研不够用,用这个机械插上电磨去了!就是研出的墨需要慢慢调理,再用手细心研一下才好,玩儿呗!反正需要尝试”。南老师说的很开心,很平淡。他的语气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画画是一种心性表现的一种状态,是一种平常心,是很纯粹纯净的东西,除了感情之外,并没有多余的色彩与光环,作品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最感人的艺术,看来格物的精神境界也应该从这种态度出发啊!

《印度舞》创作步骤稿之三

  南先生最注重纸的运用,南先生用纸几乎不用纸厂刚出来的新纸,他说新纸火气太大“抓不住墨”,一用破墨法,墨就“炸”了。为氧化十年的纸可用。砚他选用也是如此,南先生有几方好砚,他讲:“砚也好,墨也好,好工配好料,只有东西好,画画才会顺手,才能出好的效果。工具也是这样,好材料是会出好的效果,这个是不能凑合的。搞艺术是个挑人的事儿,需要动脑子下功夫,真功夫一定要下在画上,不管任何东西,却要为画好画服务”。

 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。其意义各家有各家的说法,含盖了个人的认知和感情,我自认为格物致知的意义是寻求真理的一种途径,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;探索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,是需要有胆识、有阅历、有想象、有计划的研究,应该要有真正的实践精神。南先生深悟格物的概念,使之精神植入内心,做到了生于心性,发于自然,在自然而然中生发成长,所以他把格物放在细处,每个环节都在用心探索,严于思考,勤于实践,在实践中感悟,在实践中前进。

《印度舞》完成作品

  我觉得看到格物致知就应该想到明心见性,这是一对不可分割的词语。格物致知表明的是一种探索精神,而明心见性是主观意识,强化了为何要探索?探索的意义是什么?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诉求?观念?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;见性是见到了自己本来的真性,也就是说见到了自己的内心了。南先生给我们上课一直强调要观照自己的心性,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一面。每个人都有优缺点,要学会藏,比如书法好,就多运用见笔的地方;比如造型好,就多刻画些型体;又比如喜欢形式美,那就在创作中多找形式美感强的语言符号。这就需要了解自己的本心而定,创作语言的诉求了。卢沉老师和周思聪先生培养了当代中国众多的实力派画家,凭的是什么?凭得就是让他们多参悟自己的心性,也就是明心见性,然后在格物致知。南先生一路走来在艺术生涯沟坎不少,但他拥有着快乐,享受着幸福阳光,支持着他的是什么?那就是对艺术的挚爱和虔诚,他觉得格物是幸事,见性是本心。我常想中国文化的博大浩瀚,其实真的不是海洋高山所比喻的,就拿格物致知来讲,本是儒家一方之言,便有成千上万的文人学者来阐释解义,而且是历经千余年,更何况是儒道释相汇集的文化呢?我华夏泱泱大国屹立于东方,是让世界人高山仰止的。我坚信我也确信,中国艺术是深度的且广义的民族文化,是中国七千年文化的结晶,是区别于世界的艺术,独一的文化。

作者系评论家、著名画家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南海岩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